如何熨平“猪周期”?下半年消费旺季即将到来,猪价能否触底反弹?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3-07-27 17:25:51

今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充足,价格长时间保持低位运行。

数据显示,1月至6月份生猪平均价格为15.1元,略高于去年同期。7月份第二周的生猪出栏价格为14.2元/公斤,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


(资料图)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时间超过一些人的预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生产方面,今年以来生猪产能充裕,产量明显增加。市场供应处于近年来的高位。在消费方面,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幅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支撑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受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影响,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年中成绩单也十分惨淡,其中“猪茅”牧原股份以最高32.5亿元的预亏垫底,新希望以29.9亿元的预亏紧随其后。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记者,生猪养殖行业持续亏损,养殖企业现金流压力日趋增大,建议养殖企业可以通过适应市场变化、优化管理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来应对挑战。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缓解价格下跌对盈利的冲击;寻求市场多元化,开拓其他肉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生猪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猪价何时触底?

今年以来,生猪市场一直深陷低价泥潭,自1月份以来一直处于低位水平,且此后多次出现探底。

从生猪方面来看,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2023年1月第1周的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7.29元/公斤,此后价格一路震荡下行并在4月达到低点14.36/公斤,下降了16.95%,且此时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地的生猪价格跌破了14元/公斤。此后,生猪价格持续在14元/公斤至15元/公斤的低价位区间运行。生猪价格在6月底跌至年内新低的14.23元/公斤,并在7月份第2周再创新低,降至了14.19元/公斤,下降了17.93%。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走势基本保持一致,截至7月第3周,已从年初的31.36元/公斤下降至23.25元/公斤,降幅达到25.86%,其中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期间出现了连续8周的价格下跌,并在4月底再次开始了连续7周的价格下跌。

“今年的猪价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月至4月,在此期间猪价尽管处于低位,但还是高于去年同期的;第二阶段是5月后,自5月第一周猪价同比开始低于上年同期。”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猪肉供给始终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是今年猪价反复探底、一直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供给强需求弱的情况下,生猪价格一路跌跌不休,何时能够迎来拐点也一直是业内始终关注的话题。

从数据来看,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4.8%,仍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而从新生仔猪的情况看,今年1至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1%,未来6个月内这些仔猪将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从中大猪的情况看,6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9%,环比略降0.4%,这些猪将在未来2个月内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7、8月份生猪供应也将稳定增加。

“近日,我们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会商,综合研判下半年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陈光华也指出,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有望逐步回升,养殖收益将有所改善。

如何熨平“猪周期

事实上,此番猪价持续低迷时间已经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为何这次的“猪周期”如此不同寻常?

陈光华指出,2022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猪周期”,母猪存栏量总体稳定,始终未低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产能没有出现以往动辄就超过10%甚至20%的变动。但是产能信息更加透明,市场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同频共振”放大短期波动,导致短期急涨急跌频现,养殖盈亏转换更加频繁。总的来看,新一轮的“猪周期”中,价格波动幅度在减小,波动的频率在加快。

而为了熨平“猪周期”,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已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稳住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推动了产业素质提升,夯实了生猪保供稳价的基础。

另一方面,政府猪肉储备作为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一直在发挥着保障生猪生产相对稳定、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的作用。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便会同有关部门挂牌收储了今年第一批2万吨中央猪肉储备,此次收储工作的启动时间较去年更为提前。因此,业内相关人士纷纷猜测,收储工作今年同样有望持续开展。

但令人意外的是,此后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的一直停滞。5月5日,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公告称,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适时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但此后一直未有明确消息公布。

直至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发布消息称,将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7月12日,华储网发布了《关于2023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收储挂牌竞价交易2万吨。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和价格动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及时开展中央猪肉储备调节,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形势,她指出,主要应当从供需关系角度全面认识。从供给看,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从需求看,夏季过后天气逐步转凉,加上高校陆续开学、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陆续来临,根据往年情况,猪肉消费将逐步增加,可能推动生猪价格有所回升。

猪企越卖越亏

伴随猪价低迷而来的是生猪养殖全行业的亏损,在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已出炉的业绩预告中猪企上半年的亏损已成定局

具体而言,“猪茅”牧原股份的亏损首当其冲,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5.5亿元至32.5亿元,同比收窄51.37%至61.85%;紧随其后的新希望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7.9亿元至29.9亿元,同比减亏32.60%至27.77%;天邦食品预亏12亿元至1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5.83%至357.29%。

不容忽视的是,虽然行业普遍亏损,但部分企业的亏损幅度已经有所缓解。以牧原股份为例,预亏32.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66.84亿元已收窄超五成。

牧原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有所下降,因此公司2023年上半年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事实上,相关公司普遍指出生猪价格低迷是业绩亏损的主因,而当生猪价格难以覆盖养殖成本时,猪企甚至陷入了“越卖越亏”的困境。

在此情况下,“降本增效”已成为上市猪企的当务之急,并成为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话题。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唐人神、天邦食品等公司均在投资者活动中披露了公司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的措施。

目前在行业内养殖成本领先的牧原股份曾表示,6月份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6元/kg,较4月份下降0.7元/kg,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1元/kg。各项养殖成绩指标仍有进一步挖潜空间。根据当前的原材料价格及养殖成绩持续改善趋势,公司力争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kg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下高供给弱需求的局面,上市猪企除了积极降低成本外,已开始了主动去产能。今年以来,包括新希望、天邦食品、傲农生物、天康生物、大北农在内的猪企均已纷纷下调了今年能繁母猪和生猪出栏量。

X 关闭

猜你喜欢

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阐明

2023-07-27    华夏时报

保护作家权益、大力打击盗版

2023-07-27    华夏时报

和田青白玉升值

2023-07-27    华夏时报

7月12日广西地区电解锰市场价格

2023-07-12    华夏时报

江苏省江都区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2023-07-12    华夏时报

世纪城市国际(00355.HK)复牌

2023-07-12    华夏时报

江苏省常州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2023-07-12    华夏时报

越南水果征服美国市场

2023-07-12    华夏时报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2023-07-11    华夏时报

疏浚的读音

2023-07-11    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