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8日国有六大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后,6月12日,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下调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
(资料图)
截至记者发稿,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除兴业银行外的11家银行均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其中,定期存款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普遍分别下滑10bp、15bp、15bp,下调后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低于3%。
6月12日,兴业银行北京地区一支行客户经理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率很快要调整,但目前还没接到通知。”目前该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25%,五年期为3.3%。
11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继国有六大行后,全国性股份行紧随其后官宣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调整后,11家股份行活期利率普遍降至0.2%,两年期定存挂牌利率降至2.05%-2.3%之间,三年期定存挂牌利率降至2.45%-2.8%之间,五年期定存挂牌利率降至2.5%-2.8%之间。
以招商银行为例,调整后招商银行各品种存款挂牌利率均与大行一致。
该行官网公告显示,人民币利率调整自2023年06月12日起执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从0.25%下调至0.2%;整存整取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05%、2.45%和2.50%,此前分别为2.15%、2.60%和2.65%,分别下调10bp、15bp和15bp。
对此,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会有所上浮。
“今天起基准利率下调,但是实际执行利率上浮后与之前相比变动不大,三年期定存利率是2.9%。”6月12日,招商银行北京地区一支行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介绍,“招行原本定存利率就不高,执行利率短期内应该不会再调整。”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股份行中,渤海银行银行利率调整后,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该行一理财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到网点存款,三年、五年定期利率可以上浮到3.25%”
华创证券银行团队在研报中指出,时隔不到1年存款利率再度下调,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稳定银行息差,且长端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多,旨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低银行长端负债压力。
同时,上述研报提到,往后看,在存款自律机制作用下,同时考虑4月MPA考核增加了对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的考核,预计后续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也会陆续跟随国有大行进行同步下调。假设全行业活期/两年期/三年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5bp/10bp/15bp,则预计能缓释银行负债成本2-3bp。
去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银行,央行会给予适当激励。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要求,利率自律机制每年会定期根据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对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做相应测算,已经成为执行线性趋势的常规操作。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调整存款利率也是为了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减轻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此外,明明认为,在金融让利实体、银行净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预计后续存款定价自律管理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整体空间有限。
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从去年上市银行财报看出,受到息差持续收窄、非息收入增速快速回落的影响,去年上市银行财报数据略显疲软。
而今年上半年,银行息差持续承压,3月末银行净息差降至1.74%,再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低。
与之相应的是银行净利润增速的放缓,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3%,增速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而去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仍达5.3%。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宋效军表示,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可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今年以来,银行贷款利率普遍下降,住房贷款利率已跌破4%,而部分央企贷款利率接近2%,银行净息差承压,迫使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目前而言,“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缓解息差压力,稳定收益的重要措施。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因此从长期来看,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仍有空间。
目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不排除通过“MLF-LPR”调整机制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明明在研报中指出,结合当前经济情况,6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或将下调5—10个基点,考虑到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中长期贷款增长的目的,LPR非对称下调的可能性更高,长端报价下行空间更大。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也表示,存款“再降息”为LPR报价下调提供缓冲垫,三季度不排除择机启动MLF(中期借贷便利)降息。
王一峰提出:“开年至今,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落地了一系列降低存款成本的政策,但由于存款定期化加剧,银行体系净息差压力仍大,贷款报价机制不足以驱动商业银行单独主动下调LPR。若定期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则可能为LPR报价下调打开窗口。”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上一篇:深交所向美芝股份发出问询函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