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广西宁明县明江镇修筑机场的过程中,当地百姓意外发现了一座墓葬。考古专家闻讯赶往明江镇,将已经被村民拿回家中的文物收回。
在这批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的金器,从金钱到发簪再到戒指、金花,专家推测,这是一座明代的夫妻合葬墓。
宁明县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如此多的金饰却显示出墓主人财力非凡,这位墓主人会是谁呢?
(相关资料图)
在与这座神秘墓葬相距不到一公里的板册屯,专家们有了新的发现——宽阔大气的石板铺就了气派的台阶,将人的视线引向一座望不到头的小山,台阶入口的石牌楼虽然残损,剩余的构件却昭示着昔日的恢宏。
沿着台阶向上,两旁伫立着人物俑与马匹俑数座,每一座都雕琢讲究。而在漫长道路的顶端,便是显眼的三座封土,呈“品字形”排列,这是一座典型的家族墓葬。
三座墓葬中,位于左侧的墓葬遭遇了严重的盗掘,在仅存的随葬品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份买地券——这是一种让死者在往世依旧能有土地居住的“地府凭证”。在买地券上,专家们很快发现了墓主的真身:黄泽。
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是明代最为宏大标准的陵园。陵园正中的道路,被称为“神道”,是通向死者的道路。十三陵神道两旁伫立的石像代表皇帝的近身侍臣,象征皇帝生前的威仪,也表示皇帝在去往另一个世界后,也拥有文武百官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明江镇这座陵园就像一座微缩版的“皇家陵园”,这代表墓主黄氏家族曾经是宁明一代的望族。
翻阅资料,专家们在县志的记载中找到了答案。根据《思明府志》记载,宋时黄善璋随狄青征侬智高有功,受封土官,是初代黄氏土司。
黄氏土司有史可考的共37任,1966年发现大量金器的夫妻合葬墓,墓主是第二十任黄氏土司黄承祖,而葬在陵园左侧的黄泽则是黄承祖的祖父,是第十八任黄氏土司。在陵园石牌楼附近的一块残片,让专家们得知这一气派陵园修建的准确时间——万历十五年(1587年)。
今天的明江镇政府,位于思明土府的旧址之上。清代后屡遭战乱浩劫,如今仅剩一些石质构件,述说着一个时代的身影。门前的一对石狮仍然在履行职责。
院内的石墩与影壁,在树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影壁上的钱纹和云纹,都是中原文化的符号,黄承祖墓葬中的金饰与陵园神道和石像的规制,也都是标准的中原汉文化体制。身为壮族土司的黄氏家族,为何如此青睐汉文化呢?
明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主编《永乐大典》的明代大儒解缙,因卷入皇室的立储风波,被一道圣旨发往广西,担任布政使右参议。他从全州一路南下,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平乐、柳州、苍梧、藤县、北流、钦州、宁明、龙州等地,每到一处均留下诗篇。
当解缙抵达宁明时,不巧患病,时任思明府土司黄广成热情接待并照顾了他,邀请他寓居自己的“太子泉书院”,不久,缙身体有所康复,每天与黄广成赋咏观赏,吟诗作对,两人很快变为挚友。
不久,黄广成抓住机会,向解缙提出:思明府人口众多,但通识汉文与儒学的人不多,希望解大学士能够帮助修筑书院,编纂县志,广张教化。
在来广西前,解缙曾听说有一些边疆土司对学习中原文化非常抵触,也不许领内子民读书习字,了解汉文化。解缙与黄广成日常的对谈中,惊异于壮族土司黄广成的汉学学识,而黄广成主动提出在思明开设学府的开明请求,更让解缙十分赞赏。
解缙着手帮助思明府收集了很多文字材料,涉及地理、文学、郡史等方面,以供书院教材或编纂县志使用。可惜的是,根据《思明府志》的记载,这批材料最终因战乱丢失。
此后,思明土府经历战争与边境叛乱,一度搁置了府学的建立,直到三十七年,第一座思明府学终于落成。根据记载,思明府学“规模大备,丹垩藻绘,焕然伟观”。
思明府学的建立,对推动思明府的文教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明崇祯时期,在己卯、乙酉两年的科举考试中,思明府都有人考中举人。建学后不到40年间,前往京师国子监、成为贡生的有16人之多,而在尚未建学之前的明代近240年间,成为国子监贡生的仅有4人。此时距离解缙与黄广成的松柏之交已经过去一百多年。
时过境迁,四百年多年前的思明府学早已毁于战乱。如今在旧址之上,建起了明江镇中心小学。小学的门口仅存一对巨大的石鼓,仿皮鼓造型,底座是祥云,有寓意“平步青云”的含义。
校园内的地形保留了府学的原貌,大致分为六级平台,是明代儒生求学中等级观念的体现,只有一级级考取功名,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在小学操场的台阶之下,还保留着仅存的一级明代台阶,古朴的青石板仿佛跨越时空,将书香满院,学子莘莘的书院与充满活力的小学重叠在一起。
清代广西学者高熊征曾在思明府学任教,到他上任时,思明府已是有教无类、文以化成的地方。康熙《思明府志》开篇中收录了他的一段评价:
“思明僻处天末,然自宋给印授土官,历元明以迄于今……其地平旷而广衍,绰有华风……诚南门之锁钥,而中国之藩篱也。”
今天,在黄氏土司墓的对面,有一间小卖部,名叫黄滨的老人同时担任着小卖部老板与守墓人的职责。每天,他都会拿着镰刀走上神道,认真地清理陵园中的杂草,守护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雍正十年(1732年),思明土府西部的安马、洞郎等五十村改由宁明州管辖,次年改降为思州;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废世袭;民国五年(1916 年)彻底改土归流。
曾为一方豪强的黄氏土司与封建王朝的土司政策,先后成为了历史车轮下的尘埃,但身处国之藩篱的一颗赤诚之心,在历史的只言片语中,依旧明亮而火热。
X 关闭